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善意提示

全国服务热线

13305304110

善意提示

危机四伏 半夏种植

作者: 来源:

危机四伏 半夏种植

(山西新绛半夏种植专业合作社 杨文刚;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 李洪军)

   中药材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ait.的去皮干燥块茎,药农称旱半夏,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芋头等。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咳嗽气逆,湿滞内阻,胸脘痞闷,呕吐等症。近年来,国内外经过研究开发,在其它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半夏价格节节攀升,一路走好,人气大增。在这种情况下,半夏野生资源掠夺性采挖,半夏种植盲目发展,一时间全国从南到北,四面八方都陆续开展了半夏种植。从表面上看,提高了总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缓和了市场供求矛盾。但从深层看,从长远看,半夏种植生产潜藏着诸多隐患,应引起业界和广大半夏种植者的思考和重视。

一、野生资源隐患  
  
   从有关方面的统计资料分析,野生半夏在全国80%的省份都有分布,而真正成规模,有一定产量的产地,现在只有四川、湖北、贵州的某些地区;其次是陕南,豫南。2005年,笔者在野生半夏主产地的四川广安、湖北公安等地考察时了解到,当地老百姓由于身居大山,贫穷落后,男性青壮年和一部分青年妇女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和儿童。每到春半夏和秋半夏的采挖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采挖的男女老少。当时,一个成年人一天平均能挖8斤鲜半夏种茎,交给小贩每斤是3元;而2008年秋季,虽然小贩的收购价涨到了3.5一斤,可每人一天只能采挖到4—5斤。当地老百姓说,一年不如一年挖得多,一天不如一天好挖。由此来看,野生半夏的在地数量在逐年减少,而造成如此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有关政府部门没有有序引导,茫无计划,任其发展;百姓逐金求利,掠夺性采挖,甚至“斩草除根”。尽管有时总产量比往年多了,但这只是老百姓在利益的驱使下,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掠夺性采挖的结果,是半夏货源丰富的假象。假若长此以往,货源多的假象终归要暴露,大宗常用野生中药材半夏的缺货断档、甚至灭绝会成为现实。

二、半夏种植隐患  
  
   上世纪,半夏种植主要分布在山西新绛,甘肃西和、清水、宕昌、武都等县,山东菏泽、高密、临沂等地市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县区。山东省菏泽地区是人工半夏种植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研究半夏种植生长发育和习性及人工半夏种植技术的较早发源地。1998年全地区推广半夏种植面积4620亩,在实验田中较高亩产鲜品半夏种茎2033公斤,当时,在规模与单产方面创国内较高记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但到目前为止, 山东菏泽和随后发展起来的主产地山西新绛的半夏种植面积和产量已大幅减少或者已名存实亡。以山西新绛为例, 上世纪八十年代,尽管老百姓在半夏种植上采用的是粗种粗管的方式,一亩地一年也产1000—1500公斤鲜货;而现在,半夏普遍出现了骄生惯养,又是半夏种茎消毒处理、土壤杀菌、配方施肥,又是撒麦桔遮荫、稀释药物防烂、喷洒微肥保壮等等;可以说,在茫无头绪,不知所措的情况下,老百姓把所有的高产技术和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然而,产量好的也只产500多公斤,差的只能收回半夏种茎甚至于有种无收。另据调查,山东高密、临沂,甘肃西和、清水、宕昌、武都等其他主产区单产上都有不同程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那么什么原因造成半夏种植产量逐年下降呢?笔者分析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原因:

   1、土壤熟化   象其它作物一样,半夏在某块地里种植几年后就应当轮作另外的作物。每个作物的特性不同,其在土壤中吸取的营养成分也有不同,如果长时间在同块地半夏种植,势必使得该块地里适宜半夏生长发育的营养成分不足,自然就要减产。山西省新绛县的北杜坞村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就家种成功并大面积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该村适宜种的都种了,虽然也轮作,但因土地面积小,种植面积大,土壤没有得到较长时间的休息,造成目前种半夏没有种粮食划算。(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如果采取半夏种植地块在半夏收获后土壤经过科学方法杀菌防病害处理,及时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增施有机肥等半夏种植技术措施,即解决了以上土壤熟化重茬问题)

   2、虫害严重   按说半夏作为剧毒药材,害虫是不敢碰它的,更不要说吞噬它,然而,逐步发展到现在,半夏正遭受着多种害虫的毁灭性侵袭:线虫(也有人说是螨的)蚕食半夏种茎的生长点,如剜心割喉般扼杀着半夏的生命;核桃虫啃食着半夏种茎的块茎,使其在活着的时候也奄奄一息,死苗后更是尸体全无;芝麻狼在地面虽然好杀,但稍一懒惰,它就会把半夏种茎的茎叶拦腰折断,使半夏生长发育受阻,不得不重新发苗长叶。 

   3、腐烂无方   半夏种植地宜湿但怕涝。每到夏秋时节,或大雨滂沱,或小雨绵绵,造成半夏种植地湿度过大,再加上放晴后,阳光炽烈,地温骤升,半夏种茎在湿热的环境中急易发生腐烂。先从稚嫩的生长点开始,然后向上下两个方向蔓延,较后,茎叶变软腐烂,地下块茎成了一个被外皮包裹着的浓浆。顺便说一下,关于此病的病源至今还不详。

三、商品质量隐患  
  
   说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说明,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无奈的举措,有一部分是狡诈的伎俩。先说无奈,药农们对于半夏的腐烂,虽然没有好的办法,但沿着杀菌这个思路,能买到的杀菌剂都用上了。从较基本的多菌灵,百菌清,到新开发的菌霸,甚至人用的链霉素都隔三差五地喷洒,如果还控制不住,药农们就在田间撒生石灰,再不行就喷洒百草枯,把半夏苗烧干,让它重新出苗。尽管收效甚微,毕竟用的都是许可的低残留农药。更无奈的是,因为药农对半夏害虫的危害毫无办法,置国家的禁令于不顾,通过黑渠道购得3911,乙硫磷,呋喃丹等巨毒农药,泄愤似地高剂量反复使用;还有因为他们没有好的、科学的办法使半夏达到出口标准,便重复大剂量地用硫磺熏半夏,直至里外粉白。韩国对硫的含量卡得特严,日本对农残卡得特严。椐中日合资公司的同仁透露,日本很有可能今年对硫的含量也要卡紧。如此下去,我们的半夏种植所产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还有多少?还是把这些药农们用血汗和“智慧”换来的致病的“药”留给国人吃?
  
    其次谈谈狡诈,和无奈相比,使用狡诈伎俩的人就可恶之极。这里暂且不提那两个产区,以免因个别人的缺德,引起善良的多数人的咒骂。一些人在半夏中加入类似硝酸钠的东西来使半夏的单位重量提高。如果加的是食用盐,也就一般的奸商作为;问题是加的工业用品,这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三鹿奶粉事件。

四、半夏种植技术隐患    
 
(一)技术难普及、产量不稳定

  1、首先选地质   生长在土壤中的半夏块茎对地质有较严格的要求,它既怕酸又怕碱,既怕砂又怕粘,既要求土壤肥沃、又限制化肥的使用,前期喜土壤湿润、后期喜土壤干操。
  2、灵活选地势   对地势的选择,往往是半夏种植者较容易忽略的问题,一般认为不重要;其实,对半夏种植而言,地势的合理选择,与半夏的优质高产有直接关系。另外,还应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实地考察,1000米之内没有污染源,离交通主干道100米以上,所用的灌溉水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标准。正确合理选择地势,是半夏种植高产的基础,切不可马虎大意。
  3、正确选良种   由于半夏种植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半夏的特性、价格和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截止目前还没有正式通过国家审定的半夏种茎优良品系。根据笔者从事半夏20年的田间实践栽培研究观察,单从半夏生长的叶型上可分为竹叶型、似竹叶型、柳叶型(笔者称狭三叶)、杏叶型、手掌叶型等几类。竹叶型、杏叶型分布较广,在全国半夏主产地均有发现;似竹叶型、手掌叶型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和长江流域;狭三叶半夏主要原产地山东,现已扩展到山西的南部、河南的中北部、甘肃、陕西、河北、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从以上半夏不同叶型中比较筛选,其中以山东菏泽和江苏丰县原产的狭三叶半夏产量较高,质量较好,其长势旺盛,茎叶分蘖多,叶片大而厚,光合作用和抗性较强,珠芽形成的早而多,商品个体大且圆整,是半夏种植的优良半夏种茎品系。
  4、慎选药剂浸种   半夏种植的病虫害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一旦在生长期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治疗起来相当麻烦,不但影响了半夏的生长,同时容易产生农药残留,还增加了半夏种植成本,所以,播种前对半夏种茎进行消毒处理,非常重要。但是,在浸拌半夏种茎的药剂选择、剂量及方法上,要正确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和拌种药剂;用量和处理方法,要科学合理,恰到好处,切不可乱用或滥施,以免起到反的作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选择栽种时间   半夏在我国的大多数省区均可生长。南到广东,北至吉林,西至西宁,东适山东。为了较大限度增加半夏的生长时间,提高产量和质量,所以,应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较佳的半夏种植时间。
  6、选择栽种方法   在整细耙平的备播畦面上开横沟条播。把已分级的大小半夏种茎分开播种,一级半夏种茎行株距较稀(30X7),播种较深(7-9);依次类推,四级半夏种茎行株距较稠(15X2),种植较浅(3-4)。

(二)采挖费工多、效益没保障  
  
    目前为止,半夏的采收还是靠传统的人工挖掘方式收获。野生半夏的采挖,老百姓是只出工,不用本,挖多少就收入多少,也因此才造成价高时掠夺性采挖;而半夏种植药农们既要下种,浇水,又要喷药、施肥、管理、采挖等。特别是采挖,不管长得是好是坏,一块地总要挖个遍,算下来一亩地的采挖钱也不下七八百。在半夏种茎价格居高,半夏产量降低的情况下,要降低成本,唯有在采挖上想办法。近几年,也有个别农民出身的土专家制造了半夏采挖机械,但不成功。所以,笔者根据多年的收获经验,联合有关的农机科研技术人员,也大胆开发设计了半夏收获机,通过反复试验改进后,有望今明两年能够投入使用。  
  
   显而易见,目前半夏市场的充裕,只是一个假象。假设把今天的产量和若干年后的同等条件下的产量放到一块比,相信会有天壤之别的。面对半夏用途的拓展与产量下降的矛盾日趋尖锐,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业研究人员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付诸于解决的行动。为此,笔者提三点建议:

   1、模仿封山育林的做法,对野生资源进行轮歇。
   2、加强半夏种植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制定各地实用的半夏种植技术操作规程。从土壤,半夏种茎,气候,肥料,农药到加工技术都能给予药农们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3、我们现在的书店中有不少中药材种植方面的书籍,但一般都大同小异,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写书的不下田,下田的不写书。大部分作者缺乏手资料,缺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凭实验数据写技术、凭东拼西揍写技术、凭借骨添肉写技术。试想这样的技术能用于实践?怎么更能谈到技术上的进步?呼吁我们有关的专家、教授和科研人员要离开舒适、闭塞的实验室和办公室,带着仪器、冒着风吹日晒下到田间地头,真正的为药农解决实际问题。
 

  山西新绛半夏生产专业合作社  杨文刚
  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  李洪军
  山东广农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李  磊

  咨询电话微信:13305308829

声明:本文属作者和本所原创,在没有通过本所同意的前提下,禁止转载此文。否则,为侵权,追究其责任。